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武功文治

[上一记录]  [下一记录]

臣 友

黄帝陵基金会编


  [经史]
  《史记》卷一《五帝本纪》
  “举风后、力牧、常先、大鸿。”集解:郑玄曰:“风后,黄帝三公也。”班固曰:“力牧,黄帝相也。” ……《正义》曰:“四人皆帝臣也。”郑玄云:“风后,黄帝之三公也。”按:黄帝仰天地置列侯众官,以风后配上台,天老配中台,五圣配下台,谓之三公也。
  《汉书》卷二十《古今人表》
  黄帝轩辕氏:……
  力牧
  风后
  鬼臾区,师古曰:“即鬼容区也。”
  封胡
  孔甲
  岐伯
  泠沦氏,服虔曰:“始造十二律者。”
  《汉书》卷四十九《爰盎晁错传》
  黄帝得力牧而为五帝先,大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,齐桓得筦子而为五伯长。
  《纬书集成·春秋编·春秋运斗枢》
  黄帝与大司马容光临观,凤凰衔图置黄帝前。
  《纬书集成·春秋编·春秋合诚图》
  黄帝游玄扈洛水上,与大司马容光等临观,凤凰衔图置帝前,帝再拜受图。
  黄帝游玄扈洛水上,与大司马容光、左右辅周昌等百二十人临观,有凤衔图,以置帝前。
  《纬书集成·论语编·论语摘辅象》
  黄帝七辅:风后受金法;天老受天录;五圣受道级;知命受纠俗;窥纪受变复;地典受州络;力墨[牧]受准,斥州选举,翼佐帝德。
  《纬书集成·河图编·洛书录运法》    
  黄帝坐玄扈阁上,与大司马容光、左右辅将周昌二十二人,临观凤图。
  《帝王世纪·自皇古至五帝第一》
  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,又梦人执千钧之弩,驱羊万群。帝寤而叹曰:风为号令执政者也,垢去土后在也,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!夫千钧之弩,异力者也,驱羊数万群,能牧民为善者也,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!于是依二占而求之,得风后于海隅,登以为相;得力牧于大泽,进以为将。黄帝因著《占梦经》十一卷。
  《陈书》卷五《本纪》
  昔轩辕命于风后、力牧,放勋咨尔稷、契、朱武,冕旒垂拱,化致隆平。
  《旧唐书》卷六十五《列传第十五·长孙无忌》
  七年十月,册拜司空,无忌固辞,不许。……无忌又上表切让,诏报之曰:“昔黄帝得力牧而为五帝先,夏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,齐桓得管仲而为五伯长。……”
  《广黄帝本行记》
  时有宁封子为陶正,有神人过,为其掌火,能出入五色烟,久则以教封子。封子积火自烧,随烟气上下。一旦飞去,往流沙食飞鱼,暂死二百年更生。黄帝师其道,从封子游于兰沙,使风后负书,常伯荷剑,旦往洹流,夕归蒲晋,行万里而一息。洹流如沙尘,足践则陷,其深难测,大风吹沙如雾,雾中多龙神,鱼龟皆能飞翔。有石蓝青色,坚而甚轻,从风靡靡,覆于流沙之上,一茎百叶,千年一花。故宁封子《游海诗》曰:“青蓝灼烁千载舒,百龄暂死食飞鱼。”
  有马师皇者,善医马,通神明。忽有龙下于庭,张口闭目,师皇视之,此龙有病,乃引针以针龙口中,以牛乳煎甘草灌之,龙病即愈,师皇乘龙而去。
  《通典》卷二十一
  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,神明至(黄帝得蚩尤而明天道,得太常而察地理,得苍龙而辨东方,得祝融而辨南方,得风后而辨西方,得后土而辨北方,谓之六相)。
  《三坟·地皇轩辕氏政典》
  皇曰:岐伯天师,尔司日月星辰,阴阳历数。尔正尔考,无有差贷。先时者杀,不及时者杀,尔惟戒哉。
  皇曰:后土中正,尔识山川草木,虫鱼鸟兽。尔掌尔察,无乱田制,以作田讼。尔惟念哉。
  皇曰:[奢]龙东正,尔分爵禄贤智。尔咨尔行,无掩大贤以悕财,无庇恶德以私尝。
  皇曰: [祝]融南正,尔平礼服祭祀,尔正惟,无乱国制以僭上,无废祀事以简恭,尔惟念哉。
  皇曰:太封西正,尔分干戈刑法,尔掌尔平。
  皇曰:太常北正,尔居田制民事,尔训尔均。百工惟良,山川尔图。尔惟勤恭哉。
  皇曰:天师辅相、五正、百官、士子、农夫、商人、工技,咸顺我言,终身于休。
  《皇王大纪》卷一
  [黄帝]有风后、天老、五圣、知命、规纪、地典、力牧七圣为之辅,又有常先、大鸿、容光三臣为之佐。
  《路史》卷十四《后五纪·疏仡纪·黄帝纪上》
  其即位也,适有云瑞,因以云纪百官,师长俱以云名。乃立四辅三公,六卿三少,二十有四官,凡百二十官有秩,以之共理,而视四民。命知命纠俗,天老录教,力牧准斥,<*(左夹右鸟)>冶决法,五圣道级,*(外门内规)纪补阙,地典州络,七辅得而天地治,神明至。
  ……复岐下,见吱伯,引载而归,访于治道。于是申命封胡以为丞,鬼容区为相,力牧为将,而周昌辅之;大山稽为司徒,庸光为司马,恒先为司空。建九法,七相翌而下服度。犹且蛩蛩,常若备盗,豫若天令,令人知禁。风后善乎伏羲之道,以为当天而配上台;桓常审乎地利,以为常平,于是地献草木,乃述耕种之利;奢比辨乎东,以为土师,而平春,种角谷,论贤列爵,劝耕*,禁伐厉;庸光瓣乎南,以为司徒而正夏,种芒谷,修驰戒僇,发宿臧静,居农以戒力,以宛夏功,种房谷以应戊己之方;大封辨乎西,以为司马,玩巽禽,种遂谷,收谷荐祖,组甲厉兵,戒什伍以从事;后土辨乎北,以[为]之李,行冬断罪,种稜谷,劋剑伐木,乃劳农,始猎杀。
  《轩辕黄帝传》
  乃梦见大风吹天下尘垢,又梦一人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。觉而思,曰:“风,号令执政者也;垢,去土解化清者也,天下当有风姓名后者。夫千钧之弩,力能远者也,驱羊数万群,是牧人为善者也。岂非有姓力名牧者乎!”帝作此二梦及前数梦龙神之验,帝作《释梦》之书。令依二梦求其人,得风后于海隅,得力牧于大泽。即举风后以理民,初为侍中,后登为相。举力牧以为将。此将相之始也。以大鸿为佐理,于是顺天地之纪,幽明之数,生死之说,是谓帝之谋臣也。
  《文献通考》卷四九《职官考》
  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,神明至。
  [子集]
  《吕氏春秋》卷十四《本味》
  人主有奋而好独者,则名号必废熄,社稷必危殆。故黄帝立四面,尧、舜得伯阳、续耳然后成。
  《吕氏春秋》卷十七《勿躬》
  大桡作甲子,黔如作虏首,容成作历,羲和作占日,尚仪作占月,后益作占岁,胡曹作衣,夷羿作弓,祝融作市,仪狄作酒,高元作室,虞姁作舟,伯益作井,亦冀作臼,乘雅作驾,寒哀作御,王冰作服牛,史皇作图,巫彭作医,巫咸作筮。此二十官者,圣人之所以治天下也。
  马王堆汉墓帛书《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·十六经》
  黄帝令力黑(力黑即黄帝臣力牧)。浸行伏匿,周留(流)四国,以观无恒,善之法则。力黑视(示)象(像),见黑则黑,见白则白。地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则亚(恶)。人则视(示)(镜),人静则静,人作则作。力黑已布制建极,□□□□□曰:天地已成,而民生,逆顺无纪,德疟(虐)无刑,静作无时,先后无命名。今吾欲得逆顺之纪,□□□□□□□□以为天下正,静作之时,因而勒之,为之若何?
  马王堆汉墓帛书《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·十六经》
  力黑问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骄□阴谋,阴谋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高阳,□之若何?太山之稽(太山之稽即太山稽,为黄帝师。)曰:子勿患也。夫天行正信,日月不处,启然不台(怠),以临天下。民生有极,以欲涅□,[涅]□□失,丰而[为]□,□而为既,予之为害,致而为费,缓而为□。忧桐(恫)而窘(窘)之,收而为之咎。累而高之,部(踣)而弗救也。将令之死而不得悔,子勿患也。力黑曰:单(战)数盈六十而高阳未夫,涅□蚤□□曰天仅[佑],天仅而弗戒,天地一也,为之若何?太山之稽曰:子勿言仅,交为之备,□将因其事,盈其寺,<车寸>其力,而投之代,子勿言也。上人正一,下人静之,正以侍(待)天,静以须人。天地立名,□□自生,以隋(随)天刑。天刑不隋,逆顺有类。勿惊□戒,其逆事乃始。吾将遂是其逆而僇(戮)其身,更置六直而合以信。事成勿发,胥备自生。我将观其往事之卒而朵焉,寺(待)其来事之遂刑(形)而私(和)焉。壹朵壹禾(和),此天地之奇[也]。以其民作而自戏也,吾或(又)使之自靡也。单(战)盈才(哉)。大(太)山之稽曰:可矣。
  《列仙传》卷上《宁封子》
  宁封子者,黄帝时人也,世传为黄帝陶正。有人过之,为其掌火,能出五色烟,久则以教封子。封子积火自烧,而随烟气上下。视其灰烬,犹有其骨。时人共葬于宁北山中,故谓之宁封子焉。
  《列仙传》卷上《马师皇》
  马师皇者,黄帝时马医也。知马形生死之诊,治之辄愈。后有龙下,向之垂耳张口。皇曰:此龙有病,知我能治。乃针其唇下口中,以甘草汤饮之而愈。后数数有疾,龙出其波,告而求治之。一旦,龙负皇而去。
  《列仙传》卷上《亦将子舆》
  赤将子舆者,黄帝时人。不食五谷,而啖百草花。至尧帝时为木工,能随风雨上下。时时于市中卖缴,亦谓之缴父云。
  《续博物志》卷四    
  黄帝七辅,风后受金法,天老受天篆,五圣受道级,知命受纠俗,窥纪受变复,地典受州络,力墨受准斥。
  《搜神记》卷一
  赤将子舆者,黄帝时人也。不食五谷,而啖百草华。至尧时,为木工,能随风雨上下。时于市门中卖缴,故亦谓之“缴父”。
  宁封子,黄帝时人也。世传为黄帝陶正。有异人过之,为其掌火,能出入五色烟,久则以教宁封子。封子积火自烧,而随烟气上下。视其灰烬,犹有其骨。时人共葬之宁北山中,故谓之“宁封子”。
  《拾遗记》卷一《轩辕黄帝》
  [黄帝]诏使百辟群臣受德教者,先列珪玉于兰蒲席上,燃沉榆之香,舂杂宝为屑,以沉榆之胶和之为泥以涂地,分别尊卑华戎之位也。帝使风后负书,常伯荷剑,旦游洹流,夕归阴浦,行万里而—息。洹流如沙尘,足践则陷,其深难测。大风吹沙如雾,中多神龙鱼龟。皆能飞翔。有石蕖青色,坚而甚轻,从风靡靡,覆其波上,一茎百叶,千年一花。其地一名沙澜,言沙涌起而成波澜也。仙人宁封,食飞鱼而死,二百年更生。故宁先生《游沙海七言颂》云:“青蕖灼烁千载舒,百龄暂死饵飞鱼。”则此花此鱼也。
  《拾遗记》卷一○《昆吾山》
  黄帝置四史,以主图籍。
  黄帝置四史官,令沮诵、苍颉、隶首、孔甲居其职。
  《元和姓纂》卷一
  容,《帝王世纪》:黄帝臣容成造历。
  《元和姓纂》卷二
  沮,黄帝史官沮诵之后。
  《元和姓纂》卷三
  稽,黄帝臣大山稽之后。
  《元和姓纂》卷五
  苍颉,注云:苍颉氏当是黄帝史官之后。
  《元和姓纂》卷一○
  牧,黄帝臣力牧之后。
  力,黄帝臣力牧之后。
  《云笈七签》卷三十四
  宁先生者,黄帝时人也。为陶正,能积火自烧而随烟上下,衣裳不灼。先生曰:夫欲导引行气,以除百病,令年不老者,常心念一,以还丹田。
  《云笈七签》卷七十九
  青城丈人,黄帝所命也,主地仙人,是五岳之上司,以总群官也。丈人领仙官万人。道士入山者,见丈人服硃光之袍,戴盖天之冠,佩三庭之印,乘科车,从众灵而来迎子。
  庐山使者,黄帝所命,秩比御史,主总仙官之位,盖五岳之监司。道士入其山者,使者服硃绯之袍,戴平华之冠,佩三天真形之印,而来迎子,亦乘科车。
  霍山南岳储君,黄帝所命,衡岳之副主也,领灵官三万人。上调和气,下拯黎民,阅校众仙,制命水神,是峻险之府,而诸灵之所顺也。道士入其境,储君服青锦之袍,戴启明之冠,佩道君之玉策而来迎子,或乘科车,或驾龙虎。
  潜山储君,黄帝所命,为衡岳储贰,时参政事,今职似辅佐者也。道士入其山者,潜山君服紫光绣衣,戴参灵之冠,佩硃宫之印,乘赤龙之车而来迎子。
  昔黄帝游观六合,后造神灵,见东、中、西、北四岳并有佐命之山,唯衡山峙立无辅。乃与昌宇、力牧、方明等章词三天太上,使霍山、潜山为南岳储君,拜青城山为丈人,署庐山为使者,令总衡岳以鼎镇,举德真而为主。储君者,衡山之副君也。吴越人或谓霍山为岳,其实非正也。
  《云笈七签》卷八十五
  宁封者,黄帝时人也,世传为黄帝陶正。有人过之,为其掌火,能出五色烟。久则以教封子,封子积火自烧,而随烟气上下。视其灰烬,犹有其骨,时人共葬于宁北山中,故谓之宁封(赞曰:奇矣封子,妙禀自然。铄质洪炉,畅气五烟。遗骨寒烬,寄坟宁山。人睹其迹,恶识其玄)。
  《云笈七签》卷八十六
  《十真记》曰:宁先生者,古之神仙,在黄帝之前,常游四海之外,昆丘之下。有兰沙之地,去中都万里,其沙随步随没,不知浅深,非得道之士,莫能涉之。沙如细尘,风吹成雾,泛泛而起。有石蓝之花,轻而坚劲,一枝千花,千年一开,随风靡靡,名曰青蓝花,灼烁可玩。又有鱼鳖龙蛇,飞于尘雾中。先生因玩蓝花,常游其地。又食飞鱼而死,卧沙百余年,蹶然而起,形容复故。乃作《游海诗》曰:“青蓝灼灼千载舒,百龄暂死食飞鱼。”
  《云笈七签》卷一百
  帝以景云之瑞,庆云之祥,即以云纪官,官以云为名,故有缙云之官(或云帝炼金丹。有缙云之瑞,自号缙云氏。赤多白少为缙)。于是设官分职,以云命官,春为青云官,夏为缙云官,秋为白云官,冬为黑云官,帝以云为师也。是时炎帝之裔姜姓者也,缙云者帝之祥云,其云非云非烟,非红非紫。又以帝炼丹于婺州缙云之堂,有此祥云也。帝置四史官,令沮诵、苍颉、隶首、孔甲居其职,主图籍也(《周礼》,掌版图、人户版籍也)。
  乃梦见大风吹天下尘垢,又梦一人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。觉而思曰:“风号令,执政者也;垢去土,解化清者也,天下当有姓风名后者。夫千钧之弩,冀力能远者也;驱羊万群,是牧人为善者也,岂有姓力名牧者乎?”帝作此二梦及前数梦龙神之验,即作梦之书。令依二梦求其人,得风后于海隅,得力牧于大泽。即举风后以理民,初为侍中,后登为相,力牧以为将,此将相之始也。以大鸿为佐理。于是顺天地之纪,幽明之数,生死之说,是谓帝之谋臣也。
  时有宁子为陶正,有神人过,教火法,出五色烟,能随之上下,道成仙去,往流沙之所,食飞鱼,暂死,二百岁更生,作《沙头颂》曰:“青蕖灼烁千载舒,万龄暂死饵飞鱼。”有务光子者,身长八尺七寸,神仙者也(至夏时,饵药养性鼓琴,有道寿永者)。有赤将子舆不食五谷,啗百花而长年(尧时为木工,能随风上下,即已二千岁矣)。有容成公善补导之术,守生养气,谷神不死,能使白发复黑,齿落复生。
  《云笈七签》卷一○八
  宁封子者,黄帝时人也,世传为黄帝陶正。有人遇之,为其掌火,能出五色烟,久则以教封子。封子积火自烧,而随烟气上下,视其灰烬,犹有其骨,时人共葬于宁北山中,故谓之宁封子焉。
  马师皇者,黄帝时马医也。知马形气死生之诊,理之辄愈。后有龙下,向之垂耳张口。师皇曰:此龙有病,知我能理。乃针其唇下口中,以甘草汤饮之而愈。后数有疾,龙出其陂,告而治之。一旦,龙负而去。
  赤将子舆者,黄帝时人。不食五谷,而啖百草花。至尧时为木工,能随风雨上下。时于市中货缴,亦谓之缴父。
  容成公者,自称黄帝之师。见周穆王。能善补导之事,取精于玄牝,其要谷神不死,守生养精气者,发白复黑,齿堕更生。事与老子同,亦云老子师。
  [方志]
  《大明一统志》卷三六《延安府·真宁县·中部县》
  岐伯,北地人,黄帝与论医,有《素问》、《难经》行于世。
  (嘉靖) 《陕西通志》 明嘉靖二十一年(1542)刻本
  文献卷十四帝王
  岐伯,庆阳北地人,黄帝臣。所尝师事者也,因帝咨问,遂著《内经》百余篇,明于天人之道,故《内经》称为天师云。
  风后、力牧,帝梦风吹天下尘垢皆去,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,帝寤叹曰:风为号令,执政者也,垢去土后在也,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?夫千钧之弩,异力者也,驱羊万群能有牧民为善者也,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?于是依二占求之,得风后于海隅,登以为相,得力牧于大泽,进以为将。
  (康熙) 《新郑县志》 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)刻本 
  卷三人物·古圣
  风后,黄帝臣,明天道。今具茨山最高处,名风后顶,正新郑界内。(补志)(民国) 《解县志》 民国九年(1920)石印本
  卷六名贤传·上古
  风后,海隅人(即解之盐海),为黄帝相。《帝王世纪》:黄帝梦大风吹,天下之尘垢皆去。帝寤而叹曰:风为号令,执政者也,垢去土后在也,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?于是依占求之,得风后于海隅,登以为相,与力牧共政,天地冶,神明至。帝因著《占梦经》十一卷。今风陵在风陵乡,以风后冢名。
  

黄帝文化志/黄帝陵基金会编.-西安:陕西人民出版社,2008.03

您是第 位访客!